中央研究院今天晚間揭曉第31屆院士名單,院士不僅是學術界桂冠,也在院士會議享有發言權,可參與提案、連署,將意見反映給總統府,能參與中研院建議書的撰寫,置喙政府施政。中研院院士是終身職,要當上院士不簡單,首先學術表現需達到一定水準,還要在學界有夠多好朋友,才有機會被提名,並經過院士前輩們的嚴格審查、投票。以下是中央社整理出的本屆院士選舉熱門重點:(一)工程院士初選拔 會有企業家?中研院103年新增「工程科學組」,後續有53位院士從其他組轉換,成為創組元老,今年才要選出第一屆生力軍。由於工程重視實務,外界預期遴選方式可能不限於學術成就,企業界傑出人士也有機會入選,但媒體點名的熱門人選、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,據傳根本不在候選名單之中。(二)女性院士人數 是否能再創新高?中研院院士歷來都是陽盛陰衰,但近幾屆選出的女性院士人數有逐漸增加的趨勢,第28屆有4位,第30屆則有5位。今年(第31屆)擴增為4組,可選院士人數也從30人增加為40人,女性人數是否能再創紀錄,今晚就能知曉。(三)世代斷層嚴重 能否選出年輕院士?台灣學界人才近年出現斷層,中研院院士老化是明顯指標。早年不乏而立之年當選院士者,例如李政道(32歲)、楊振寧(36歲)、劉遵義(38歲)、丘成桐(35歲),但近年當選者幾乎都在50、60歲以上,例如現任中研院長廖俊智,103年當選院士時便已56歲。(四)國內服務學者 比例能否提升?中研院現任263位院士中,在台灣任職或退休居住於國內的僅99人。近幾屆院士選舉,國內學者獲選比例有所提升,國內院士較能參與中研院定期活動(如院士季會),定期為政府提出施政建言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ccoyleos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